第68章 殿试
作者:追打孟了个也   万历烽火最新章节     
    最近几个月来,朝廷由于首辅不能理政,朝中很多人事都还掌握在首辅手中,王直处于尴尬位置,做也不好,不做也不好!
    日常事务逐渐累积,王直左支右拙但是大多事情他不能自决,造成拖延,最近朝政乱象丛生。
    万历私下曾问冯保该如何应对朝政,如此混乱,万历心急如焚却又无从着手。
    冯保去探问张居正回来回话说“首辅担心他太过年轻,行事不稳!”
    听了这话万历从着急中惊醒了过来,首辅这是什么话?
    他都病入膏肓了,不还政于我不说,却给我这样的评价!
    要是他身体好的话,这辈子他就没有打算让我亲政吗?
    越想越恶心,越想越生气!
    最后鼓足勇气走到坤宁宫去见太后,把冯保去见张居正的事情说了。
    半晌!
    太后道“宣王直平台觐见!”
    拉着万历的手“走,随娘去见王直。”
    于是全国各地驿差、信使奔驰,各地衙门接到皇太后懿旨,内阁王直为代首辅,内阁王直印信为行政印信。
    后来王直从军事,民政的大事决断就有了万历的声音,这段时间以来内阁冗繁陈事都得到了清理,朝政基本有序。
    看着棺椁中静静躺着的张首辅,这位他几岁就熟悉的老人。
    教育他怎样爱民,怎样行仁政、怎样体恤百姓……心中感慨!
    万历让人上了香,安慰了几下张家诸人,起驾就走了!张家好些人心中愤愤。
    这是埋在万历心中的刺,还有一丝丝恨意。
    这事知道的只有几人而已,万历努力压制着以全师傅的亡仪!
    三天后张居正棺椁启程回江陵安葬!
    棺椁从西安门出京走陆路,送行官员百姓上万,哭声震天!
    万历站在宫门翘首以望,良久,心中掺杂的滋味不知是喜是悲?
    正想回去,却看见了母亲在他身后不远处。
    赶忙去见礼!
    李太后说道“皇帝你要正面想,这么多年来是他让国家太平,且蒸蒸日上,其他事情人死不再去多想。
    现在你亲政了,有些事你要提前准备了。”
    万历点头称是,送走了太后。
    让冯保即刻拟旨:
    迁升王直为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迁升王锡爵为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迁升江安为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傅,户部尚书!
    迁升王家屏为内阁次辅,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
    迁升张位为内阁次辅,太子太师,刑部尚书。
    迁升杨兆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
    迁升陈炌为左都御史。
    从此内阁辅臣由以前的四人变为五人,掌握中枢,万事不决采用五人投票制,王直总揽政事。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二十这天,寅时王奎和王平约好马跃山在宫门口汇合。
    由于马跃山路远一点,来的要晚一些。
    一起进入入宫检查,总共三百多人,很是安静没人说话。
    因为谁都知道,他们里面最差的都会授同进士,都会获得县令的派官,所以谁会在这里惹事?
    谁会去触犯宫禁?
    一个个贡士在几个领班太监的安排下按名次排位站好队。
    王奎第一、王平第二、第三是叫王衡的举子!
    站在旁边的太监连连咂舌道
    “今科会试前三名被姓王的全包了,这怎么考?”
    另外一个太监知道王平和王衡的身份,悄悄的拉他衣袖,示意他别说了,小心祸从口出。
    那个太监立即明白,马上住口。
    严肃地交代了看到陛下不准高声,不准没有允许就说话等等。
    交代完一切御前礼仪后就带着这三百多人,向黄极殿进发。
    “这王衡乃是次辅王锡爵的儿子,你要死不死,乱他妈逼逼,到时候人家一根小指就按死你。”
    哪个太监这才明白,吓得冷汗直冒。
    殿试成绩出来共分三甲,第一甲就是前三名。
    第一名也就是人尽皆知的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这第一甲皇帝授予进士及第!
    第二甲第一名实际就是第四名,称为传胪,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所有的贡士依照名次在殿内坐定,内侍逐个发放白纸。
    这时几个身穿朱红袍服的官员进入了大殿,站在首位的就是新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家屏王大人!
    他告诉贡士们,要沉着冷静、不要急慌!
    考出自己的水平,十年寒窗不易,龙门就在眼前。
    争取成为国家的栋梁!
    贡士们躬身称是,不辜负尚书大人的期盼。
    辰时到,几个内监和几个礼部官员开始巡场!
    主考官当众拿出皇帝的命题考卷,查验腊封完整性,几个副主考均无异议后撕开考题。
    主考官开始朗诵题目:
    制曰:
    朕闻自古帝王立纲陈纪,移风易俗,一禀于礼法,使尊卑有序,上下相承,然教体统正于朝廷,教化行于邦国,所以长久安宁有比具也。
    当周之隆,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分职率属两万国里,朕甚嘉之甚慕之,是操何术而臻此?
    造其叔季,先王之遗泽故在也,何以陵夷若是?
    其兴衰得失之故可指而言与?
    至汉文时有以弃礼仪捐廉耻长太息者,神爵中有以述旧礼王制为本务者,宋嘉佑间有论审势殷之先罚者,有疏道习比唐之季世者。
    ……
    今诏书数下,中令既严,雨帘陛之间,辇毂之下,犹有定问不行者。
    无乃礼教不修,法度不饬抓抑风会日流而不返,积习已成而难变软?
    将朕暗于大道,无能率作省成而示之极也,兹欲礼达而分定,法举而令行,纲维整肃,习俗淳美,以观扬圣主之先烈,而远追成周之隆,何施而可?
    尔多士其悉抒所蕴,详着于篇,称朕意焉,母有所讳。
    王奎整篇读下来这个策问都是围绕着“礼”与“法”提出了几大问题。王奎把他一一归纳总结成几点:
    第一周代之盛衰何在?
    第二汉宋诸儒都是“应古宜合时宜”的吗?
    第三明太祖作为开国君主,他的礼法可以发扬光大的吗?
    第四对于现实中不遵守礼法的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教化或者惩罚他们。
    王奎想到关于礼最初最初礼由孔子推演而流传,太史公在《史记》中专着礼书描述曰:
    太史公说:“礼的品格,功能,实在是博大众多而又盛美啊!他主宰万物驱策群品,岂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曾到大行礼官那里去研究过夏商周三代礼制的演变,才知道按照人情制定礼,根据人性制定仪,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
    ……
    关于法,大概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解决天下分崩的势态,先哲们思考如何治国诸如韩非子、李斯、申不害、李悝、商鞅等人要么着书立说,要么在各国身体力行实践法的治国理念,为乱世谋出路。
    法分为霸道思想,无为而治、以术治国、王道思想、佛家思想
    霸道思想主张用武力,权力和刑法对国家进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