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黄鹤楼
作者:木兮君兮   剑仙诗在酒最新章节     
    杨迎春苦笑道:“还有一招未曾使出,倒是可惜了!”
    二愣子搀扶着自家老板,紧紧的拽住杨迎春的衣袖,生怕杨迎春会上前拼命。二愣子哭泣道:“老板,咱们不寻仇了......”
    杨迎春擦去嘴角的鲜血,笑道:“打不过他,不寻仇了,老爹他也算是死有余辜。”
    李太白拱拱手:“你确实很强,刀很快——”
    二愣子去捡起散落一地的菜刀\/
    杨迎春笑道:“来碗面吃?”
    李太白看看地上的刀,想了想:“突然又不饿了——来壶酒吧!”
    “可——”
    李太白当然是嫌弃杨迎春的菜刀脏。
    李太白坐在白玉蟾身边之后,悄然的问道:“刚才能声蠢货是怎么回事?”
    白玉蟾放下手中茶杯:“道家秘术,传音入密。”
    李太白:“能不能教教我——”
    “你学不会——”
    “你不教怎么知道我学不会?”
    “学会这一招之后,若是再配合他们的道问,是不是也是很强大的招式,可以出其不意,甚至是伤人于无形,别人还看不见。”
    李太白这样一说,白玉蟾思索片刻:“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你会道问吗?” “不会——”
    杨迎春为李太白端来了一壶烧酒,又拿来一盘枣花糕。
    李太白问道:“你和黑罗刹究竟是什么关系?真的是父子吗?”
    杨迎春:“你们也知道,我那老爹干的是山贼营生。而我母亲是被抢上山的,之后便有了我。而母亲因此郁郁寡欢,生下我不久之后就病故了。老汉对我也是爱管不管,但是怎么说也是他的骨肉,虎毒尚且不食子,吃穿用度没有少过我的。”
    “我虽然看不惯他的营生,但是也该尽点当儿子的职责,为他报仇,只可惜学艺不精,那么这仇也就不报了。”
    李太白叹息一声,也没有说什么,浅尝一下烧酒,叹了一声:“好酒——”
    歇息之后,李太白、白玉蟾便告别杨迎春而去。
    路途之上,李太白问道:“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薄淡啊!”
    白玉蟾:“若非薄淡,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李太白叹息一声:“那倒也是——”
    白玉蟾坐在李太白身边:“你倒是被他的快刀也打败了——”
    “我才没有败——”
    “青莲剑都被打飞出去了。”
    “实话实说,他的刀很快,刀劲很重。”
    “还是你学艺不精——”
    “是我大意了——”
    ......
    荆楚江城中,最有名的当属那个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黄鹤楼。曾言有仙人驾鹤来临,在黄鹤楼中饮酒作乐,并且传下仙道。传言有人得仙人指点,在黄鹤楼中驾鹤飞升,进入了天界。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有着许多,也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往黄鹤楼游览,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李太白驾着马车,悠然道:“最早记载黄鹤楼的诗当属鲍照的。”
    李太白悠然念道:“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
    李太白笑道:“传闻黄鹤楼上有许多诗词歌赋,这回前去,应当一饱眼福,我也要在上面留下一首诗词来。”
    “道士——你要不也写一首。”
    白玉蟾摇摇头:“随心而发,现在不想,也没有什么感触。”
    ......
    临近黄鹤山时,李太白望着那高山,感慨道: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白玉蟾闻言:“世无仙人。”
    李太白无语道:“你这道士,居然不信仙神。”
    “但是我相信道——”
    “道——”李太白不解:“你们言顺其自然。但是你们道教修长生,岂不是逆自然?”
    白玉蟾道:“我们修的是道,追求的也是道。生老病死,自然之规律。但是道存天地之间,却是长存不灭,亘古永恒。我们要成道,便是化身为道,自然可以长生不死,所以并不违背顺其自然。”
    “原来是这样。”
    ......
    二人来到黄鹤楼时,只见那楼阁高耸入云,巧夺天工。八方飞檐鹤翼造型,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又有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
    入楼是一高达三丈的藻井,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李太白、白玉蟾步入楼中之时,观赏其景。上二楼时,李太白惊叹道:“好诗——”
    却见一首诗歌乃是名家题字: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李太白问道:“道士这首诗如何?”
    白玉蟾点点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太白道:“确实不错——”
    李太白看着众多诗句,见有人在写诗题字。李太白也想题上一首,在白玉蟾面前露一手。忽然之间李太白看见一首诗,挂在正中间。
    李太白皱眉:“这诗,无可挑剔——好——实在是太好了。”
    白玉蟾看来:“这一首,你可比的过?”
    李太白:“这个,容我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