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龙胆亮银枪
作者:甘庄柳下   梁山不老最新章节     
    不说这些了。说说黄钺等梁山兄弟们进了李铁牛的“李宅”的事。
    进了“李宅”,他们左看右看,觉得新奇。不是他们没见过世面,是他们沦为奴隶后,获得新生的自然反应,觉得一切都新鲜,一切都值得去看看。
    我笑道:“兄弟们在这前院里各挑一间空房子住下,再去洗个澡!叫管家找几件干净些的衣服穿了再叙话。”
    于是,黄钺挑了院子东边最偏僻的一角,五间相连着的空房子。四名梁山军汉请黄钺住中间一间,四名梁山军汉分住两边,以便照应黄钺起居。于是,叫李二安排人员打扫,铺上被褥,摆上一应生活用品。便叫他们洗澡换衣。
    洗过澡,换了新衣,便像换了个人似的。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仗。脱下旧棉袄,换上新衣服,人就是两个人。于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挺精神的,也似乎是涅盘重生。
    于是,点上蜡烛,大摆宴席,上酒上菜,叫上所有侍卫、亲随,叫大家都认识认识。除了润州的三五侍卫,大都出身梁山,有的是话说。一时间,你提一句,我提一句,说得煞是热闹。夜深了,便叫大家早些休息。
    悄悄叫过李二,叫他安排人手,出去找几名当地名医过来,为黄钺看腿。前后来了两人,都是皮外伤,无大碍。便抓了药,叫内服外敷。
    然后打发其他人休息,只留梁山四军汉和梁一刀在黄钺房内闲聊。
    我问黄钺:“这四位卢头领的部下兄弟高姓大名?”
    黄钺笑道:“姓名只是个符号,今日遇到哥哥,如获新生。哥哥便给取个新名。从头开始吧!”
    四名军汉齐道:“如此甚好!”
    我笑道:“既然入了李宅,便都随了我的李姓。取个什么名呢?当年我们上了梁山,便是奔着‘替天行道’四字去的,结果“替天行道”是假,“接受招安”是真。那就取“替天行道”四字吧?”
    黄钺笑道:“哥哥思维敏捷,那就这样!按照年龄来吧!”
    黑脸汉子道:“我31岁。”黄脸汉子道:“我28岁。”胖大的道:“我25岁。”瘦小的道:“那我最小,我23岁。”
    黄钺笑道:“那好!叫铁牛哥哥认一认,黑脸的就叫李替、黄脸的就叫李天、胖大的就叫李行、瘦小的就叫李道。如何?”
    四名军汉笑道:“如此甚好!”
    我笑道:“既然入了李宅,随了李姓,那便是我的家人。你们便住在这里,有我李逵的一口饭,诸位弟兄便不至于饿死。”
    四名军汉笑道:“谢谢哥哥收留!”
    我笑道:“今后,四位兄弟便替哥哥看家护院。待黄家兄弟腿伤好了,便教院内侍卫弟兄使枪弄棒,长些战力方好。”
    黄钺笑道:“哥哥高抬兄弟了,黄钺乃袁朗手下败将。与弟兄们切磋武艺可以,教授枪法如何使得?”
    我笑道:“袁朗乃李懹麾下虎威将军,是淮西王庆军中武艺最高强的武将之一。秦明哥哥乃梁山排行第7位、马军五虎将第3位,与袁朗战到一百五十余合仍不分胜负。何况你我?”
    黄钺笑道:“哥哥说的也是。那我就不自责了。”
    我笑道:“你自责个甚?且在家好好养伤,待腿伤好了,便在这院里教练枪法,督查护院,有机会了待哥哥再给你寻个差事。”
    黄钺笑道:“黄钺愿受哥哥差遣。”
    于是,黄钺在家养伤,不几日,就能丢开拐杖行走了。又服药十天左右,已如常人。便指点替天行道等人习武。替天行道四人见黄钺枪法不凡,便都想习枪。在黄钺的指导下,替天行道四人的枪法进步很快。一般侍卫便很难近身了。黄钺又教四人枪阵,如果四人配合,便是一个很好的阵法。侍卫们都很惊讶这个黑瘦汉子,还有这等能耐?
    半月之后,黄钺身体完全康复。我便让他与侍卫首领梁一刀比试。黄钺与梁一刀相对而立,显得非常平静。梁一刀则是双手紧握着大刀,眼神坚定,毫无畏惧之意。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凛冽的杀气,仿佛整个院中都被笼罩在其中。黄钺的枪法犹如鬼魅,让人无法捉摸。他的身影在枪林中穿梭,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而致命。梁一刀的大刀虽然威猛无比,但是在黄钺的枪法面前却显得有些笨拙,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他的刀法被黄钺轻易破解,只能不断地向后退。只十数个回合,便见枪林如箭,不见了黄钺真身,梁一刀便完全招架不住,很快败下阵来。食为奴都看呆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彩的比试。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敬佩和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高超的技艺。黄钺的脸上依旧平静,他看向我,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黄钺见我认可了他的实力,便收起了笑容,向着梁一刀深深地鞠了一躬。梁一刀的脸上也露出了佩服的笑容,他向黄钺抱了抱拳,表示认输。院内侍卫见侍卫首领梁一刀如此不堪,这才不敢小瞧黄钺了,从此,不敢怠慢分毫。
    我见识了黄钺的实力,便于殿前司夹壁藏宝阁里寻得一杆银枪,拿回来交于黄钺。黄钺接过一看,吃了一惊。问道:“哥哥,这枪哪里得来?”
    我问道:“怎么,这枪有来历?”
    黄钺笑道:“哥哥,认得这枪上字吗?”
    我骂道:“你以为李逵便是目不识丁之辈?‘龙胆亮银枪’这几个字,哥哥还是认得的!”
    黄钺笑道:“那哥哥可知这枪的来历?”
    我骂道:“哥哥只晓得拿板斧砍人,谁管一杆破枪的来历?”
    黄钺笑道:“哥哥好大的口气!还一杆破枪?说出来吓死人!”
    我骂道:“说出来吓死人?那你倒说说,看能吓死哥哥否?”
    黄钺笑道:“这龙胆亮银枪,又名亮银枪、涯角枪,其拥有者是三国名将赵云。龙胆亮银枪纵横江湖近四十年,成为三国史上与青龙偃月刀、丈八点钢矛齐名的武器。
    我笑道:“既然是常山赵子龙遗物,那就真是名枪。”
    黄钺笑道:“枪不同于剑,剑是礼器,枪是杀器。只有在战场上才是它的归宿,历史上名剑无数,有名的更是不知凡几,可是有名的枪却是少之又少。‘千秋勇决谁为首,子龙长坂亮银枪。’野史记载,此枪乃家传 ,他哥哥死后传给他,他在长坂坡大战时,杀死了曹操的侍从夏侯恩(专门为曹操背剑的人),从夏侯恩那里得到了曹操削铁如泥的青釭剑,然后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枪,跨下照夜玉狮子马,一身白盔白甲,长坂坡单骑救主,于百万曹军中往返折杀,所向披靡,如此猛将乃常山赵云赵子龙是也”
    我笑道:“兄弟对此枪倒是知晓。”
    黄钺笑道:“我师父乃我朝奇人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之子,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原籍麟州新秦人,自幼随父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霸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霸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葬于河南永安。他一生念念不忘世间六大名枪。”
    我笑道:“你师父是杨六郎?那的确是我朝名将。他又使的什么名枪?”
    黄钺笑道:“我师父所用之枪名曰‘芦叶枪’,也是一杆宝枪。此枪镔铁打就,枪长一丈三,枪头细长如芦叶,精钢淬银而成,可破坚甲。我师凭此宝枪,镇守三关、抵抗契丹几十年!”
    我笑道:“那世间六大名枪又是什么枪?”
    黄钺笑道:“据我师父说,世间有六大名枪:一曰霸王枪,乃六大名枪之首,精钢黄金混铸而成,传说为西楚霸王项羽之枪。二曰龙胆亮银枪,乃三国赵子龙之枪。三曰火龙枪,通体为炼铁红铜所制,传说中四大天王之一的冀州侯苏护掌中宝器。四曰梅花枪,乃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宝枪。四曰虎头湛金枪,枪身乃混铁精钢打造而成,为三国名将马超的掌中宝枪。五曰五虎断魂枪,镔铁打造,为隋唐第七条好汉、越国公罗成的祖传宝枪。六曰绿沉枪,精钢寒铁铸就,为蜀国名将、九伐中原的姜维之掌中宝枪。其实,我师父所用之‘芦叶枪’,也是世间宝枪。师父亡故,枪亦不知所终。”
    铁牛告诉您,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说说:“年拳、月棒、久练枪”。又因枪可刺可砸,收放极快,防不胜防,所以称兵中之贼。枪古称作矛,为刺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车战时代,将士最常使用的长兵器,弓矢之外,以矛为最,故矛有丈八之称。枪的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枪谱载:“西方有武吃氏者,民以勇悍着,不论男女,都娴武艺,艺精者王,群众熠服,莫敢有违;故武吃氏之族,小儿五六岁,即令习武,孱弱不能军者,父母弃之,里人不与伍;其族尤以长枪法着,枪长七尺至八尺,金其锋而以木为柄,舞动时,寒星点点,锒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用以临敌,矢石所不能摧,此有枪法之始也”。西方疑指西域,武吃氏之族,不得其考矣。至于此法于何时传入中原,则又各异其说,亦不必深究。总之,枪法之起于武吃氏也,可以无疑。
    于是,叫黄钺教授习枪者枪法。
    黄钺讲道:“枪其实不都叫枪。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竹、为木、为钢铁,枪缨用马鬃、麻丝制成,枪杆用铁、竹、白蜡木杆制成。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一米八的称步下枪、二米三的称花枪、二米七的称中平枪、四米为大枪、五米为大杆儿、六米称为矛、十一米长的为毛竹大杆。”
    关于枪法,黄钺又讲道:“枪法以拦、拿、扎为主,这是枪术的基本动作。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扎枪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为要法,故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单扎、对扎的训练是基本功,也具有健身与表演的效果。枪法除了以拦、拿、扎为主外,还有崩、点、穿、劈、圈、挑、拨等,都是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且方法正确。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枪的套路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杨家枪、犁花枪、六合枪、四平枪、锁口枪、五虎断门枪等等。”
    有使棒者问道:“棒和枪那个难学?”
    黄钺道:“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话说:‘年拳、月棒、久练枪’。枪和矛一样,是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后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脱离矛头形式。因为长矛使用不便,晋代开始逐渐流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矛头,体制也较以前略小。唐代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他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代以后,矛在基本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本朝《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其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
    于是,侍卫中刻苦习武蔚然成风。毕竟,官兵终有战时,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个风气的形成,黄钺的到来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