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背包杀手
作者:南瓜乌龟   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     
    1992年的9月19日,阳光灿烂得像是给周末特制的,比兰加洛国家公园在澳大利亚的怀抱中悠闲地晒着太阳。肯恩,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探险家,正穿梭在郁郁葱葱的峡谷里,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偏偏一股不速之客——刺鼻的恶臭,打断了他的森林冒险梦。跟着这股“特别”的指引,他撞见了一个奇怪的土堆,上面杂乱无章地铺着树叶、散落的人骨、一缕长发、一件褪色的圆领汗衫,还有一只孤单的鞋跟,仿佛是某个糟糕故事的预告片。肯恩二话不说,立刻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心里嘀咕着:“这可不是寻常的周末发现。”
    谁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报警电话,竟会牵扯出澳大利亚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谋杀案调查,连警察叔叔们也懵了,完全没料到这场悲剧的涟漪会跨越千山万水,触动世界的神经。第二天,两位治安官在林间继续搜寻,又撞上了一个同样被树叶半遮半掩的秘密,第二具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消息像野火燎原,瞬间席卷了澳大利亚,甚至跨海越洋,让远在欧洲的家庭坐立不安,他们焦急地联系澳洲警方,心存一丝希望,又害怕万一,只盼那不是他们失联在比兰加洛的孩子。
    9月20日,警方证实了最坏的猜想,那两具遗体属于英国的背包客凯若琳和琼安,她们的旅行梦想不幸终结于这片遥远的土地。
    这是一场残忍至极的暴力犯罪,琼安的心肺被刺穿,以至于背后的脊椎都未能幸免;凯若琳也同样遭受重创,利刃穿透了她的胸背,头颅上还留有十个触目惊心的弹孔。让人揪心的是,琼安的手上依旧戴着那些闪耀的饰品,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凝固。
    经验丰富的法医密尔顿,一个在犯罪现场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手,他的观察如同剥洋葱一般层层深入。他推测,凯若琳遇害时可能被迫跪地,衣物和内衣被粗暴撕裂,尊严被无情践踏;而琼安则像是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她的衣物凌乱不堪,衬衫被粗鲁地往上拉,牛仔裤的拉链敞开着,但内裤和袜子却神秘消失,这让密尔顿怀疑,这些私人物品或许成了凶手炫耀战果的“纪念品”。面对这一切,警方虽竭尽全力,却依然线索寥寥,心头不由得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案件陷入了僵局,让人不禁感叹,这世界上的邪恶,有时真是难以捉摸。
    正当警方愁眉不展之际,镇上冒出了个名叫布鲁斯的硬汉,对抓凶手这事信心满满,仿佛天生自带gps导航。布鲁斯是个地道的本地人,对这起家门口的惨案格外上心,尤其是作为三个宝贝女儿的超级老爸,他对受害者的家人感同身受。官方搜查队鸣金收兵后,他却二话不说,开着他的老爷车一头扎进了森林,全凭直觉锁定了一片看似不起眼的“t”形路口,那里杂草丛生,岩石嶙峋,怎么看都不像凶手会藏匿秘密的地方。
    两个小时的丛林大冒险后,布鲁斯像是被幸运女神亲吻过一般,在离车大约150步远的地方,竟然踢到了一块大骨头,看着就不像动物的。接着,他在草丛深处又有了惊人发现——一个小小的头骨,大小像是孩子的或是女士的。布鲁斯二话不说,直接连线警方,这次换他当了回线人。
    消息就像森林里的野火,迅速燎原。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比兰加洛上空转得跟陀螺似的,记者们挤破脑袋想进现场,侦探们也紧锣密鼓地开启了新一轮的探秘之旅。不久,林子里又冒出了一顶黑帽子、背包、相机,还有另一副让人揪心的骸骨。新发现的受害者遭遇和琼安、凯若琳如出一辙,心肺被刺得透透的,胸背骨也是惨不忍睹。经过一番牙齿鉴定,谜底揭晓,他们是两年前人间蒸发的德国徒步夫妻档——黛博拉和埃弗里斯特。于是乎,澳警方组建了“背包杀手专案组”,由警界老江湖林奇挂帅,誓要翻遍比兰加洛的每一片叶子。林奇把森林划分得跟棋盘似的,每个格子代表750平方英尺,40名警员一字排开,像扫雷游戏一样排查每一寸土地,还派出了嗅觉比狗鼻子还灵的特训犬,专门追踪死尸特有的化学气息。
    另一边,凶手的作案工具——点22口径来福枪,也成了搜捕的重点。警方对所有来福枪俱乐部会员来了个大起底。有个会员透露,他曾见过一辆可疑的银色越野车溜进森林,后座上似乎还有一位嘴巴被堵住的女士。
    当搜查队挺进最后一片待探索的林间空地时,一系列粉色女袜、牛仔裤、蓝黄相间的衣物,外加空弹壳、饮料瓶、罐头,像是布置好的展览,出现在众人眼前。更惊人的是,在一块大石头背后,警方还发现了一只令人胆寒的手骨和一个布满四个弹孔的头骨。经过确认,这些属于失踪已久的德国女孩西莫妮,她最后一次露面是在1991年的猛拉森林,从此人间蒸发。
    这一系列发现,就像拼图一样,慢慢勾勒出了那个潜伏在暗处的恶魔身影。
    警方心里嘀咕,这森林里说不定还藏着不少未解之谜。果不其然,两天一晃,他们在离西莫妮最后归宿不远处,又挖出了1991年末消失的德国情侣安贾和达利的“骨感真相”。这对小情侣也未能幸免,同样的命运,胸口和背脊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生命终止符”,姿势仿佛也在诉说着跪地求饶的绝望。特别行动小组终于向媒体坦白,他们现在追捕的,是一位“连环杀手”——七条生命,同样的悲惨剧本,挨揍、下跪、勒颈、枪击、刀刺,甚至斩首,男女通吃,还极有可能附赠“特殊待遇”。
    不过,生活偶尔也喜欢开点积极的小玩笑。在这串死亡名单中,还真有位名叫保罗的南斯拉夫裔英国人,成了唯一的漏网之鱼。这家伙来澳大利亚本是为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徒步旅行,签证一签就是半年。眼看钱包日渐消瘦,他琢磨着找个临时工赚点外快,朋友推荐他去摘水果,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那是1990年1月25日,天刚蒙蒙亮,保罗就站在公路边,满怀期待地竖起拇指,希望能搭个顺风车。好运还真来了,一辆闪亮的银色“尼桑巡洋舰”嘎吱一声停在他面前,驾驶座上的壮汉自称为“比尔”,热情得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车程一个小时,风景如画,直到“比尔”一进入比兰加洛地界,画风突变,从邻家大哥秒变毒舌大爷,对着英国佬一顿狂轰滥炸。接近午时,保罗察觉到“比尔”开始频繁变换车速,还不时偷瞄后视镜,眼神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接下来的一幕,直接让保罗的小心脏蹦到了嗓子眼儿——“比尔”不知从哪儿掏出了一套作案工具:锋利的刀、粗壮的绳,还有一把黑漆漆的左轮手枪,目标直指保罗。保罗吓得肝儿颤,肾上腺素一激,干脆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直接跳车逃生。天无绝人之路,一辆货车恰好路过,保罗声嘶力竭地呼救,货车里的奥妮女士,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公路天使”,一脚刹车,将保罗从鬼门关拽了回来,随后火速将他送到了最近的警局。可惜,等警察叔叔们赶到现场,那位“比尔”先生早就脚底抹油,溜得无影无踪了。
    尽管七具骨骼已经摆在眼前,澳大利亚的探员们却像没对上频道,压根儿没想到这些事儿跟保罗的惊魂记能扯上关系。特别行动组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每周都能接到成千上万的“热心市民”来电,但大多数都是来凑热闹的。好在,乱花丛中还是有两朵“奇葩”格外显眼。
    一朵是来自一位神秘女子的匿名电话,她说自己的男朋友和一个家伙勾搭在一起,那人在森林边上有个小王国,还在一家名叫雷迪电信的大公司上班,开着闪闪发光的银色越野车,枪支收藏堪比军火库,而这人正是江湖人称伊凡·米拉特的男子;另一朵则是咱们的公路英雄奥妮女士,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差点成为保罗噩梦背景的那辆银色越野车。
    时间跳转到1993年的圣诞前夕,澳大利亚警方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了一万多条线索,然后又从中精挑细选出了两千个“潜力股”,其中就有那两通电话提到的男主角。老练的治安官戈登亲自披挂上阵,跑到悉尼雷迪电信的澳洲分舵,一探究竟。伊凡·米拉特,这位高材生工程师,工作勤勤恳恳,生活规规矩矩,简直就是公司里的五好员工。可偏偏每次杀人事件发生时,他都“恰好”不在场,这时间管理能力,简直让人啧啧称奇。更绝的是,据说早在1971年,伊凡就给两位搭便车的背包客上过一堂生动的生存课,用刀子和绳子做道具,上演了一场真实的“惊悚片”。遗憾的是,因为手里没实锤,伊凡最终还是逍遥法外了。
    没过多久,戈登调兵遣将,派出了四个火眼金睛的侦探,24小时盯着伊凡,心里头那个笃定啊,就像猎人已经嗅到了猎物的气息,就差最后一扑了。
    三个月的摸爬滚打后,侦探们终于挖出了猛料:伊凡在比兰加洛郊外二十五英里的地方,不仅坐拥一块地皮,还藏着一辆闪瞎眼的银色小越野。可诡异的是,就在俩英国姑娘的骨头被发现后不久,他竟然把车给转手了。新车主一脸懵地给警察展示了个大彩蛋——在驾驶座下翻出的点22口径步枪子弹,和凯若琳骨头上那不速之客的吻痕完美匹配。伊凡的同事们在接受盘问时,更是不吝啬分享他对枪械的痴迷,其中一位绘声绘色地形容他的家简直就是个枪械展览馆。
    1994年4月13日,戈登大手一挥,请来了命大的保罗,从英国远道而来,为的就是让他那双火眼金睛认认嫌疑人。保罗对着那堆照片左瞧右看,最后猛一点头:“就是他,四号!”伊凡,中奖了。
    警方这招棋走得既机智又高效。戈登趁热打铁,以袭击保罗的罪名先把伊凡请进了局子。5月22日,星期天,天还没亮透,50名警察浩浩荡荡地冲进伊凡的家,收获了一箩筐的罪证:
    一张新西兰友人的明信片,亲切地称他为“比尔”;卧室里躺着几颗点22口径的子弹,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衣柜里藏着两个睡袋,一查,原来是失踪的西莫妮和黛博拉的;
    另一个房间更精彩,一把单刃猎刀,还附赠一张凯若琳的照片;车库的架子上,帐篷和睡袋卷得整整齐齐,没错,又是西莫妮的;
    车库天花板上藏着个秘密,警察踩着梯子上去,嘿,两把点22步枪和一堆配件就这样现形了;厨房里,堆满了野外生存和烹饪的装备,全是那俩失踪姑娘的;
    更别提那些散弹枪、刀子、石弓、弯刀,简直是个小型军火库。
    1995年7月,澳大利亚史上最大的“背包客克星”伊凡迎来了他的审判日。356件证据、数百张照片,法庭里哭声一片,145位证人愤怒得几乎要掀翻屋顶,要求严惩。7月27日,陪审团一锤定音,伊凡因袭击保罗获刑六年,性侵及杀害七人性命,则让他余生只能与铁窗为伴。
    1995年的7月,伊凡这位“人生赢家”喜提终生监禁大奖,住进了悉尼西南方最大、最安全的监狱豪宅。但这家伙显然不甘寂寞,一个月后便上演了一场“飞越疯人院”的戏码,结果被直接“晋升”到了古伯恩监狱,那可是紧挨着比兰加洛森林的超级安保vip套房。不过,伊凡的故事远没到大结局。
    伊凡的亲哥哥波利斯对着记者大爆猛料,说伊凡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但这颗明珠却自带暗黑属性,爱好包括用刀给猫猫狗狗做“心脏开窗”手术,直至穿透脊梁骨,还曾用刀威胁小萝莉,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惊悚片导演”。据波利斯透露,伊凡每到一处,那地儿就像中了魔咒,人口总是莫名其妙减少。“他手底下少说也得有28条人命。”波利斯如是说。
    时间跳跃到2001年的炎炎夏日,伊凡又有了新剧本——作为主角接受另一场谋杀案的审讯,这次的剧情涉及1978至1979年间消失的三位青春主演:莉妮、阿曼达和小罗宾森。接下来几年,伊凡简直是审讯室的常驻嘉宾,2003年因两位巴尔干半岛护士的失踪案被召唤,2005年又因疑似在1980年导演了阿内特的悲剧而被召回,2007年底则因为贾米安和巴尔肯两位年轻人的1981年失踪谜案再次成为焦点。
    警察蜀黍们对伊凡的关注从未降温,而伊凡在铁窗内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2001年,他先是尝试了“刀片消化法”和“弹簧吞咽挑战”,两次自导自演的“绝命终结站”都以失败告终。到了2009年,他更是脑洞大开,用塑料餐刀完成了“自我改造计划”——切除小指,然后优雅地将其打包寄给了澳洲高等法院,堪称“史上最硬核邮包”。之后,伊凡享受了一趟医院之旅,不过接指手术没能上演奇迹,晚上他又回到了监狱,虽然身体无恙,却玩起了“绝食抗议”。
    对此,州监狱部门西南区的二把手约翰·敦桑在接受澳大利亚2ue电台采访时无奈表示:“这绝对是绝望的表现,而伊凡·米拉特,无疑是绝望排行榜的冠军。”
    在遥远的澳大利亚,有个名叫伊凡·米拉特的家伙,他犯下的罪行,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不仅把无数受害者的家庭搅得天翻地覆,连他自家的根都差点被拔起。
    就在2007年的那个金秋十月,当满地的落叶还在和秋风缠绵时,澳大利亚的《悉尼每日电讯报》却用一条大标题《你会投她一票吗?》让整个国家都沸腾了。原来,报纸上介绍的是一位名叫丽莎·米拉特的女士,她可是澳大利亚自由民主党推出的参议院竞选人之一,前途无量。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居然还是那臭名昭着的“背包杀手”伊凡·米拉特的弟媳!
    这消息一出,整个澳大利亚都炸开了锅。报刊们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猫,一边疯狂地报道丽莎的竞选活动,一边又深挖伊凡的罪行。伊凡那家伙,明明已经被判了终身监禁,可新的犯罪线索还是层出不穷,就像他的人生一样,永远都在给社会添乱。
    丽莎·米拉特当然也不甘示弱,她急忙发表声明,说自己和伊凡那个混蛋半点关系都没有。但媒体们可不管这些,他们就像一群闻到肉味的野狗,紧紧地盯着丽莎不放。除了媒体炒作、竞选对手暗中使绊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警方也希望能借助这次事件,发动更多的人来检举伊凡的罪行,一举将他彻底打倒,让他那申请假释的美梦彻底破灭。
    但最让人痛心的,还是伊凡的侄孙马修·米拉特。这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在2010年的一个冬日里,居然在好友克莱因17岁生日的派对上,用斧头残忍地砍杀了克莱因。他这一举动,简直就是步了伊凡的后尘,被判了终生监禁。据说,马修从小就对伊凡崇拜得五体投地,他犯下的罪行,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伊凡的影响。这一下,刚刚回归正常生活的米拉特家族,又被拖入了深渊。
    哎,这伊凡·米拉特,真是个祸害啊!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整个家族。他这一辈子,恐怕都要在监狱里度过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