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买宅基地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价格不高,市场上估摸能卖到一两文一斤,如果有人收购,可能会在一文钱两斤这个样子,这些都是我的保守估计,目前洛州鲜少有种植,我们村要是种出来,便是先一步抢占了市场。”
    里正觉得余采薇可能是在开玩笑。”
    “大家伙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去掉种子钱,赋税钱,还能剩下几个子?谁会愿意种?”
    “里正叔先听我把话说完,莲藕价格不贵,可产量极高,好好培育,一亩地保底在三千斤以上。”
    里正愕然抬眸:“三千斤以上?莲藕的产量当真这么高?”
    余采薇很肯定的点头:“当真,不过还有一点,现已六月,田里水位太高无法种植,等梅雨过后,洪涝退去,少不得八月,今年种下也没有收成,要等来年夏秋才行。”
    里正垂头沉吟:“眼下最急切的就是村民生计问题,等不了明年啊!”
    余采薇说:“今年即便不种莲藕,田里也不会有收成,谁又知道往后梅雨是不是年年光顾?今年种下,最起码能保证明年不会颗粒无收。”
    是这个道理。
    里正只是认识字,没余采薇那么有学问,没准听了她的建议,真能带着村民走出困顿也不好说。
    “莲藕种从哪里弄呢?”
    “我们家现在和酒楼有生意往来,其中不乏有渠道的大酒楼,里正打算尝试的话,我可以去问问,看看能不能买些种节。”
    里正不确定种植莲藕是不是出路,可现在根本没更好的法子。
    “那你先联系酒楼看看,如果能买到那什么种节,我在号召村民?”
    余采薇点头应下:“可以,明天我跟大郎二郎去镇上一趟,对了里正叔,我想买宅基地。”
    里正换上了一副面貌,看到余采薇家终于有能力搬出山洞,他感到很是欣慰。
    “出去逃荒的人一时间卖不掉房子,多处空房地契都在我手里代卖,有几家房屋不错,修葺一番就能住,价格也不贵,一亩地宅基加房屋六七两银子就成。”
    余采薇并不打算买村里的木头房子,冬季保暖,夏季却很热,窗口小,光线暗淡,还特容易招蛇虫鼠疫。
    “我想买溪流附近的荒地自己盖。”
    “有钱买荒地盖新的也好,新气象嘛,近几年发水,村里宅基地足足降了二两银子,现在四两银子一亩。”
    余采薇没有犹豫:“八亩,溪流南边这块荒地,路东三亩,路西五亩。”
    里正怀疑自己听错了:“多少?”
    余采薇确认说:“八亩!”
    “不是,大郎娘,我知道你做生意赚了点钱,可有钱不是这么花的啊,你买八亩宅基地作何用?”
    村里人都想着怎么卖掉房子出去逃荒,余采薇倒好,选择在这个时候买宅基,还一下子买八亩,钱多烧的慌?
    余采薇解释:“我家里四个孩子,三个小子要娶媳妇的,以后在生孩子也得有地方住不是?路东三亩盖住宅用,另外五亩我要盖作坊,目前用不了那么大,先备着吧。”
    现在地皮是最便宜的时候,宅基地不用每年交赋税,买了就是你的,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不是手里钱没那么多,余采薇还会多囤一点地。
    这么解释里正明白了,一大家子三亩地宅基地是有点大,可人家为儿孙准备,说得通。
    盖作坊更是一件大喜事,以后定是要请更多人干活的,村民多一条活路,里正当然高兴促成。
    “成,我先和你量地,写下文书明天你拿去官府交了钱盖印章就可以换地契。”
    杨三姐和杨四郎听说家里要买宅基地盖房子和作坊,显得都很兴奋。
    杨四郎蹦跶起来拍手:“我们家要盖房子咯,以后我们也有房子住咯。”
    里正和蔼一笑,抬手捏了下他粉嫩嫩的腮帮子,嗤笑道:“小皮猴子!”
    杨大郎杨二郎回来,见余采薇和里正在量地,问了杨三姐说是家里要买宅基地盖宅子和作坊,兄弟俩别提多高兴。
    尤其是杨二郎,牛车也不推了,鞋子一拖,踩着泥泞小跑去找余采薇,跟着一起量地。
    他的心里已经开始幻想自己终于有一个独立房间。
    第二天一早,余采薇和两个儿子一起去镇上。
    两个孩子都很孝顺,怕她脚上弄脏,让她先坐在牛车上,杨大郎在前面牵着牛车,杨二郎和林长健在后面一路推到了村口。
    两兄弟拿出带着一桶水,把脚冲洗干净穿上鞋子才往西边白石镇方向赶车。
    余采薇见他们每天这么弄很麻烦,打算一会回来时找个借口把空间的胶鞋拿出来,顺便给家里干活的几个人都安排一双。
    到了镇上,先在镇子入口批发凉皮,大多数酒楼已经不再预定,现在凉皮几乎全是卖给小摊贩。
    两兄弟天天辰时末在镇口摆小摊位,两盏茶的工夫就会被抢购一空,晚了便没了,所以小摊贩们会早早来这里排队等着。
    “杨兄弟来了啊。”
    杨大郎一边停牛车一边笑着说:“陈叔今天要多少凉皮?”
    小贩竖起拇指和食指:“今天我要八十张。”
    杨二郎拿出一张凳子,搬出一桶凉皮开始数,十张凉皮就夹着一根木签,数起来简单又快速。
    杨二郎说:“今天多买二十张,陈叔生意不错啊。”
    小贩笑的一脸喜气:“不错不错,还是你家凉皮开胃又好吃,男女老少都愿意买。”
    凉皮的利润相当可观,两文钱一张,他们摆摊卖五文钱,去掉一文钱配料,能赚两文。
    后面的小贩们有点不乐意:“我说老陈,大家分一分,一人五六十张正好,凭啥你今天要卖八十张?”
    “我调配的凉皮口味比你们好,六十张不够卖。”
    “你可别吹了,杨大兄弟给的口味就那几种,咸口的,辣口的,酸甜口的,你在变着花样能好吃到哪去?就一人六十张,你别想多买。”
    有人附和:“就是,凉皮好吃又便宜,谁家卖的不好?昨个老李头推着平车在镇北转了一圈,不大会工夫卖了三十多份,我们哪天不是早早卖完收摊的?凭啥就你家特殊多买二十张?谁还不知道多买点能赚钱咋地?”
    “我是第一个来排队的,愿意买多少就买多少,管得着嘛你们?”
    杨大郎过来收钱,笑盈盈的打圆场:“别吵别吵,今天凉皮做多了些,保证大家都能买得到。”
    余采薇见两兄弟有条有理的忙碌,和这些小摊贩都混成了熟人,她便站在一旁看着,并没有去搭把手。
    不到半个小时,一千多张凉皮便没了,她这才上前先把布包交给杨大郎。
    “里面有准备好的银子和文书,你去官府买地交钱,送货我和二郎来。”
    杨大郎接过布包:“正好你们送货要路过官府,我们在门口会合?”
    余采薇点点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