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塌方式腐败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陈家老三路到卫所调兵,他不仅纠集了卫所兵,还将田间劳作的青壮年悉数搜罗,组织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手持刀枪棍棒,气势汹汹地向府城反扑。

    京营仅有五百骑兵,但幸运的是,陈家和唐王府已被控制。孙传庭调拨三百人扼守东城门,杨维垣召回衙役,组织了三百多名青壮,守卫城墙上的几处豁口。

    吴三桂自辽东归来后,再未有过骑马冲锋的经历,今日终于得以一试身手,他兴奋和双眼发光,连胯下的战马也似乎感受到了主人的激情,兴奋地用蹄子刨地,迫不及待地要冲出去。

    他身后,三百骑兵整齐列队,盔甲闪耀,刀光映天。

    与火枪相比,骑兵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冲击力,战马冲阵而过时,只需将大刀长枪横扫,凭借那势不可挡的冲击力,便能轻易划开敌人的衣甲,割下他们的头颅。

    陈家老三的队伍,终于在道路尽头出现,他们沿着进城的大道,根本不讲究队形,只举着武器,大喊大叫地冲杀过来,哪里像一队卫所兵,根本就是一群流民兵。

    两军相距三里左右,吴三桂手中的旗帜向前一挥,大声喊道:“杀敌!”随后一马当先,冲了出去,身后的两名家丁,紧紧护在他左右。

    骑兵们排成冲锋阵型,紧随其后,如潮水般涌出。

    骑兵提速,三里路转瞬即到,南阳的乌合之众哪里见过这种阵仗?他们根本不懂得列阵而战,见骑兵冲来,纷纷向大路两侧逃窜。

    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许多人直接被战马撞倒,倒在地上被践踏成一摊血肉。

    骑兵们挥起手中的马刀,一颗颗人头飞上天空,飞溅起一篷篷鲜血,惨叫声被轰隆隆的马蹄声淹没。

    陈家老三走在队伍后面压阵,见前面的骑兵冲来,他第一时间转身就逃。

    还没跑出二百步,身后的队伍就已被杀穿,一个白袍小将,挺着一杆长枪向他追来。

    陈家老三只感到后背一凉,一杆枪尖从他的前胸穿透而出,他被穿在枪上,直接被举起,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倒是死得痛快。

    仅仅一个冲锋,陈家老三的两千多人就被打散,死伤无数。

    骑兵队伍在一里路外整队,又掉头杀了回来。那些在第一波冲击中侥幸逃生的青壮,又在田野里被追上,被无情地砍杀。

    不到一个时辰,两千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几十个跪地投降的俘虏。

    此后,吴三桂在南阳地界,终于获得了“吴剃头”的凶名。

    至此,南阳府城以陈家为首的黑恶势力,被连根拔起。然而,孙传庭和锦衣卫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老唐王朱硕熿,违背祖制,囚禁世子与孙子,致世子死亡,罪不可恕,被废为庶人。爱妾陈氏,谋害嫡子和嫡孙,被处以斩刑。他的几个儿子,也被废为庶人,不得享受郡王待遇。

    朱聿键被立为世子,接掌唐王府。

    陈家的势力,不仅在南阳府城根深蒂固,南阳府下属的两州十一县,也被大多被陈家势力渗透。州县的官员,六成沦为陈家的帮凶。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就如杨维垣一般,被架空或被赶走。

    孙传庭和陈涛的两支队伍,根本忙不过来,只得向朝廷求援,请求朝廷派官员,填补南阳府地方的空缺,并派人协助办案。

    南阳一地的塌方式腐败,在《明报》上被披露后,引起朝野震动。

    太后在朝会上,难得地发了脾气,要求大理寺、刑部、督察院、锦衣卫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南阳府,将所有涉案的官员、士绅和地方豪族,通通查处,绝不姑息。

    几家欢喜几家愁,南阳府和两州十一县,一下子空出了六七十个有品级的职位,以及无数个无品级的吏员职位。吏部文选司的门槛,都快被踏平了。

    这天,吏部左侍郎钱谦益,收到一封来自南京的信。

    写信的是他的老友,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郑三俊在信里,向他推荐了十几个人,希望他向吏部推荐这些人,哪怕只推上去一半,东林党也后继有人了。

    这里啰嗦两句,不愿意看的可跳过。

    后人都以为,东林党在晚明时期把持朝堂,卖官鬻爵,反对开海,反对征收商税,贪污腐败,导致大明最终灭亡。

    其实,东林党乱国,主要是在南明时期。

    为了争权夺利,他们不惜利用左良玉威逼南明小朝廷,最终导致南明朝廷分崩离析。

    再加上钱谦益这个党魁,在面对清军的屠刀时,说出了那句遗臭万年的“水太凉”,东林党从此被后人钉在了耻辱柱上。

    但这个时代的这个时期,东林党在朝堂上出现了断层,根本没什么席位。

    高攀龙、顾宪成等人,算是东林党的第一代,在魏忠贤掌权之前,就去逝得差不多了,连硕果仅存的叶茂才,也在开平元年去逝。

    以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为代表的第二代东林党骨干,基本上被魏忠贤连根拔除。

    到了开平年间,东林党群龙无首。钱谦益在阉党的《东林点将录》里,是天巧星浪子燕青,原本的地位就不高,被称为第三代东林党魁,颇有点“廖化作先锋”的意味。

    钱谦益刚回朝堂时,也曾以东林党魁自居,雄心勃勃地要重振东林党,恢复“众正盈朝”的东林盛世。

    两年前,因为太急躁,企图越过礼部尚书温体仁,操作自己入阁,被太后毫不留情地揭穿阴谋后,钱谦益至今没有查出身边泄露消息之人,这让他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连说梦话都不得不小心翼翼。

    接到郑三俊的信,他知道江南那帮人坐不住了,认为这是东林才俊走上政坛的大好机会。

    他仔细翻阅了十几份被推荐之人的履历,大部分是顾宪成等第一代东林党人的学生。至于第二代左光斗等人的学生,大多还没有考取功名。

    只有一个史可法,考取了开平元年的进士,已经出任西安府推官。但他是开封府人,不可能调回南阳做官。

    钱谦益看了看其他人,大多在南京任职,怪不得要找郑三俊写推荐信呢。

    南京吏部有权向北京吏部推荐人才。钱谦益索性大方点,将郑三俊的推荐信和十几名官员的履历,送到了吏部文选司。

    至于花钱跑官的事情,他是半点不敢沾手,南阳府的官员就是前车之鉴,活生生的大坑,他是嫌命长了才敢往里跳。

    吏部尚书王永光,知道小皇帝和太后,不但有明面上的锦衣卫,还有黑衣僧人法安大师统领的暗势力,耳目无处不在。

    所以根本不敢在家里接待客人,他在府邸大门前,立了一个牌子:私人时间,请勿打扰,将来访者拒之门外。

    这一次,吏部完全按照朝廷选官的制度和流程,一个一个地将南阳府的空缺官职补上。

    衙门里的吏员,则全部选自商学院。吏部在商学院组织了一场公开考试,笔试成绩加上面试成绩,挑选了八十六人,分配到南阳地方的各级衙门做六科书吏。

    吏部还在军事学院组织了一场考试,挑选各县衙的尉官。这个职位相当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负责一县治安。

    这次考试,给两所学院的学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其他读书人看到了希望。报考两所学院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是后话。